杨幂那个粉丝大粉在群里发消息的时候,我正刷着微博等金鸡奖提名名单呢。 结果她上来就是一句“幂姐这回没了”,配了个吐舌头的表情包。 后面跟了句“《酱园弄》没过,连累幂姐了”。 我当时差点把手机摔了开什么玩笑? 《酱园弄》可是章子怡复出大作,杨幂演的王许梅被央视夸过“演技炸裂”,前阵子热搜上全是她那段行刑戏的剪辑,一句台词没有,光靠眼神就把人看哭了。 现在你说这片子连提名门槛都没摸到?
更魔幻的是赵丽颖。 她粉丝不是天天刷“三连爆”吗? 《第二十条》24亿票房,《乔妍的心事》8亿多,再加上现实题材的《向阳花》,加起来五十多亿的票房成绩,愣是换不来金鸡奖一个提名。 尤其是《乔妍的心事》里那场离婚戏,赵丽颖手指头抖得跟触电似的,眼神从隐忍到崩溃切换得那叫一个丝滑,影视博主都快把这段解析包浆了。 结果评委们仿佛集体眼盲,最佳女主名单里连她名字的拼音缩写都没找到。
你说金鸡奖是不是故意跟流量演员过不去? 你看提名名单,最佳女主五个名额,宋佳咏梅这些实力派也就算了,段奥娟一个选秀爱豆出身、演处女作的新人,凭《岁岁平安》直接空降。 网友直接炸锅:“章子怡不够格,段奥娟就够了? ” 关键是这片子票房没破亿,豆瓣连评分都没开,就能挤掉赵丽颖的《向阳花》?要知道《向阳花》可是冯小刚导的,清明档票房冠军,央视都夸过“感染力强”。
但你要说金鸡奖完全乱来,好像也不是。业内有人偷偷爆料,说金鸡奖评选有“三级评审制”,初选初评终评一环扣一环。 杨幂的《酱园弄》压根没申报,所以连门槛都进不去;而她在《长安的荔枝》里戏份太少,虽然片方给她报了最佳女配,但评委觉得角色分量太轻,直接刷掉了。 这么一看,好像又是规则问题?但转头一想,黄晓明主演的《阳光俱乐部》还没上映呢,光靠去年上海电影节的一个奖,就直接提名最佳男主了。 这规则是不是有点“双标”?
粉丝们这回彻底破防了。 杨幂那个大粉退群之前发长文,说之前多次提醒工作室注意奖项申报,结果团队装死。 赵丽颖粉丝更憋屈,扒出历届金鸡奖最佳女主70%都是现实题材,而《乔妍的心事》是都市轻喜剧,题材上就吃亏。 但你说现实题材吧,《向阳花》讲刑满释放人员重返社会,够现实了吧? 结果还是零提名。 反而段奥娟的《岁岁平安》也是现实题材,人家就能入围。 这找谁说理去?
章子怡的落选更让人看不懂。 威尼斯电影节影后辛芷蕾在《乔妍的心事》里和她搭戏,两人双双陪跑。 要知道章子怡为了《酱园弄》增重扮丑,演被家暴妇女,戛纳红毯上风光无限,结果回国连个提名都没捞着。 网友翻旧账说金鸡奖简直是章子怡克星当年《一代宗师》横扫金像金马,就在金鸡奖输给了宋佳的《萧红》。 这次宋佳又凭《好东西》提名了,章子怡再次垫底。
85花集体失灵的背后,其实是行业标准的撕裂。 金鸡奖自称“专家奖”,看重艺术性和表演纯度,而流量演员的商业价值在这里反而成了负分。 你看杨幂赵丽颖的剧,动不动全网播放量50亿,但评委觉得电视剧那套表演方式放电影里太浮夸。 尤其是赵丽颖,演《幸福到万家》时观众夸她转型成功,但到了大银幕上,影评人就说她“细节颗粒度不足”,哭戏够狠但恨意不够层次。
不过话说回来,金鸡奖这几年争议就没断过。 2024年那届,李庚希拿影后的时候全网质疑她演技撑不起奖项。 何赛飞当年靠一部没进主竞赛的电影直接封后,网友吐槽“金鸡奖看人不看片”。 到了今年,连葛优这种老戏骨都落选了,反而王一博能提名影帝。 你说这评审标准是不是薛定谔的猫永远猜不透?
#热问计划#现在最尴尬的是85花们的定位。 唐嫣靠《繁花》翻身后接拍《念无双》,又被骂回舒适区;杨幂刘诗诗在古偶里打转,观众说她们“眼神疲惫”;赵丽颖拼命往现实题材挤,结果金鸡奖不认。 反倒是00后新人段奥娟,演个创投项目就能一步登天。 所以问题来了:当流量演员拼命转型时,专业奖项到底该不该给她们“敲门”的机会? 还是说,像某位评委说的,“金鸡奖只认作品不认人”,哪怕你是国际影后也得从头再来?
人人顺配资-线上股票开户-股票配资服务-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