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网上有人晒照片,说在新疆碰到高明了。这老爷子今年都 83 岁了,头发白了不少,但精神头看着还行。照片里他穿着件深色外套,坐在餐厅里,正瞅着台上的新疆舞,嘴角还带着点笑意。谁能想到,就在几个月前,他刚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 —— 儿子高亮今年 2 月走了,才 40 多岁。
网友们看了照片都挺感慨:"老爷子能出来散心就好,没被悲伤压垮,不容易。" 更让人暖心的是,陪着他的除了老伴,还有儿媳妇。听说现在家里里外外全靠儿媳妇照应,带着老两口旅游,还常让孙子孙女过来陪他们说话。这日子啊,就像新疆的天气,有过寒流,但总有暖阳照进来的时候。
一、演了一辈子戏的高明,曾是银幕上的 "好人专业户"
提起高明,可能年轻点的朋友不太熟,但说起《孔繁森》里的主角,估计不少人有印象。1995 年那部电影,他演活了那个扎根西藏、鞠躬尽瘁的好干部,看哭了多少人。后来他又演了《绝对权力》《国家公诉》,净是些一身正气的角色,观众都说:"看高明的戏,就觉得踏实,他演好人,你信。"
展开剩余89%这老爷子在演艺圈干了一辈子,从 1984 年正式拍戏算起,快 40 年了。拿奖拿到手软,华表奖、金鸡奖、金鹰奖,家里的奖杯能摆一柜子。但他这人低调得很,除了拍戏,几乎不上综艺、不接代言,采访时说得最多的就是:"演员嘛,把戏演好就行,别总想着出名。"
圈里人都说高明 "轴"。拍《孔繁森》时,为了贴近角色,他提前半个月去西藏体验生活,跟着当地干部一起下乡,吃糌粑就着寒风,脸冻得通红也不吭声。有场戏要在雪地里跪很久,导演说垫个东西,他偏不:"孔繁森当年哪有这条件?我这点苦算啥。" 结果拍完膝盖又红又肿,好几天走路都不利索。
他对自己严,对儿子高亮也没少操心。高亮从小在片场长大,看爸爸演好戏,心里也痒痒,说长大了也要当演员。高明没反对,但跟他约法三章:"一不能靠关系,二不能怕吃苦,三得对得起 ' 演员 ' 这俩字。" 后来高亮考上军艺,毕业后跑龙套,高明真没托过人,总说:"路得自己走,摔了跟头才知道疼。"
那些年高明拍戏忙,但只要在家,就会陪高亮对台词。高亮刚开始演小角色,总紧张,他就搬个小马扎坐在旁边,等儿子演完,一句句帮他抠:"这句台词得带点无奈,你想想,如果你是这个角色,这时候心里啥滋味?" 父子俩常常一聊就到半夜,老伴总催:"明天还拍戏呢,让孩子歇会儿吧。" 高明却说:"演戏这活儿,就得琢磨,差一点都不行。"
后来高明成了 "国家一级演员",高亮也在圈里慢慢有了名气,不是主角,但演啥像啥。《中国地》里的小配角,《光荣使命》里的通讯员,虽然戏份不多,却总能让人记住。有人说 "高亮沾了爸爸的光",他听了不恼,只说:"我爸是我的榜样,我得努力追上他。" 这对父子,在演艺圈里,就像两棵并排的树,各自扎根,默默生长。
二、40 多岁的高亮走了,这个家差点塌了
高亮走的消息,今年 2 月一出来,圈里不少人都懵了。才 40 多岁啊,正是能干事的年纪。后来才知道,他去年年底查出肝病,本以为能慢慢治好,没想到恶化得那么快。住院那阵子,高明推掉了所有工作,天天守在医院,80 多岁的人了,熬得眼睛通红,头发一下子白了好多。
有朋友去看他,说老爷子在病房外坐着,不怎么说话,就盯着墙上的时钟,一下下摸着手里的保温杯 —— 那是高亮小时候送他的,上面还印着个卡通熊。"孩子从小就懂事," 高明跟朋友念叨,"上幼儿园时,别的小孩哭着要玩具,他就安安静静坐在旁边看我演戏的剧本,说 ' 爸爸我不吵你 '。" 说着说着,眼泪就下来了。
高亮走那天,高明在病房里待了很久,出来的时候腿都直打晃。老伴当场就哭晕了过去,醒来后抱着高明的胳膊说:"咱儿子没了,这日子可咋过啊?" 高明没哭,只是紧紧攥着拳头,指节都发白了,说:"得挺住,还有孙子孙女呢,不能让他们看见爷爷奶难受。"
那段时间,老两口把自己关在家里,窗帘拉得严严实实。高明不吃饭,不说话,就坐在高亮的房间里,摸着儿子穿过的戏服,翻着他写的台词笔记。有次儿媳妇来看他们,推开门吓了一跳:老爷子背对着门,肩膀一抽一抽的,手里捏着一张高亮小时候的照片,照片上父子俩在公园里放风筝,笑得一脸灿烂。
儿媳妇心疼坏了,走过去轻轻说:"爸,妈,你们得吃饭啊,不然高亮在天上看着也不放心。" 高明慢慢转过身,眼睛红得像兔子,说:"我对不起他啊,从小就对他严,没好好陪过他......" 话没说完就哽咽了。
后来高明也病倒了,住院疗养了一阵子。医生说主要是心病,得想开点。儿媳妇天天往医院跑,炖了汤送来,还把孙子孙女的画带给老爷子看。小孙子画了幅画,上面三个小人手拉手,旁边写着 "爷爷、奶奶、我,我们都要好好的"。高明看着画,用手抹了抹眼睛,第一次主动端起了碗。
出院后,儿媳妇怕老两口在家闷得慌,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住。家里有孩子吵吵闹闹,日子总算有了点声响。有天小孙女奶声奶气地问:"爷爷,爸爸去哪儿了?我好久没见他了。" 高明抱着孩子,声音有点抖:"爸爸去天上出差了,要很久才能回来,但他会一直看着我们。" 小孙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:"那我画好看的画,让云带给爸爸看。"
三、儿媳妇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这才是 "家人" 的模样
都说 "久病床前无孝子",可在高明家,儿媳妇的做法让多少人竖起了大拇指。高亮走后,她没说过一句抱怨的话,反而把照顾老两口的担子全挑了起来。有人问她:"你一个人带着孩子,还要管俩老人,累不累?" 她总笑着说:"都是一家人,不说两家话,高亮在的时候也会这么做的。"
其实儿媳妇跟高亮是大学同学,俩人谈恋爱时,高亮就跟她说:"我爸妈是普通人家出来的,一辈子踏实,你跟他们处,不用客气。" 结婚后,她真把公婆当亲爹妈待。高明喜欢吃饺子,她每周都包;婆婆腰不好,她学着按摩,手法比外面的师傅还舒服。高亮总跟朋友炫耀:"我媳妇是我们家的 ' 福星 ',有她在,啥矛盾都没有。"
现在高亮不在了,她更是把心扑在了老人身上。知道高明爱看戏,她就找了好多老电影的碟片,晚上陪老爷子一起看,还帮他把字幕调大;婆婆睡眠不好,她每天睡前给煮安神茶,轻轻拍着老人的背,跟哄孩子似的。有次婆婆半夜醒了,看见儿媳妇还在客厅收拾,灯开得暗暗的,怕吵着他们,心里又酸又暖。
最让人佩服的是,她还常带着老两口出门散心。知道高明年轻时去过新疆,一直念叨着想再去看看,就悄悄订了机票酒店,说:"爸、妈,咱们出去走走,就当替高亮看看祖国的好风景。" 出发那天,她特意给高明穿了件亮色的外套,说:"爸,您穿这个精神,拍照好看。"
在新疆的那些天,儿媳妇把行程安排得妥妥帖帖。怕老人累着,每天只逛一两个地方;知道他们吃不惯太辣的,就跟餐厅师傅说 "多放醋少放辣";看到有卖特色小玩意的,就给小孙子孙女挑几个,说 "回去给他们当礼物"。高明看着儿媳妇跑前跑后,有时候会偷偷抹眼泪,跟老伴说:"咱这辈子,没白对她好。"
有天在喀纳斯湖边,儿媳妇给老两口拍合影,高明突然说:"给我跟你妈拍张牵手的吧,这辈子没跟她拍过几张像样的。" 照片里,老两口手牵着手,背景是碧蓝的湖水,虽然脸上有皱纹,但笑得特别实在。儿媳妇把照片发在家庭群里,配了句:"向前看,我们都好好的。"
四、新疆餐厅里的那顿饭,藏着生活的暖意
网友拍到高明的那家新疆餐厅,在当地挺有名,晚上有民族舞表演。照片里,高明坐在靠后的位置,戴着顶深色的帽子,正看着台上的姑娘跳舞,嘴角微微上扬。老伴坐在他旁边,手里拿着块馕,时不时往他嘴里塞一小块。儿媳妇坐在对面,正给他们倒茶水,眼睛笑成了月牙。
有粉丝认出高明,走过去想合影,心里还挺忐忑,怕老爷子心情不好。没想到高明挺随和,摆摆手说:"来来来,一起拍。" 还特意把帽子摘了,说 "这样清楚点"。粉丝说:"高老师,您演的孔繁森我看了好多遍。" 他点点头,笑着说:"那都是过去的事了,现在就想好好过日子。"
旁边的服务员说,这一家人吃饭时特别和睦。儿媳妇总给老人夹菜,"这个羊肉嫩,爸您多吃点","妈,这酸奶不酸,您尝尝";高明也惦记着儿媳妇,看到盘子里最后一块烤包子,推到她面前:"你也吃,带我们玩,辛苦你了。" 老伴在旁边搭腔:"就是,别总顾着我们,自己也多吃点。"
那天台上跳的是麦西来甫,节奏特别欢快,演员还下来邀请观众一起跳。儿媳妇拉着婆婆的手说:"妈,咱也试试?" 婆婆有点不好意思,高明在旁边鼓劲:"去呗,跳不好怕啥,开心就行。" 后来连高明都被拉上去了,虽然动作有点笨拙,但跟着节奏晃胳膊,笑得像个孩子。儿媳妇在台下拍视频,笑得直不起腰。
有邻桌的客人不知道高明是谁,只听见儿媳妇跟老两口说:"明天咱们去看坎儿井,听说那是古人的智慧,特别厉害。" 高明说:"好啊,正好给孙子孙女讲讲,让他们知道咱中国有多了不起。" 老伴接话:"回来给他们带点葡萄干,上次小丫头说爱吃。" 这对话普普通通,却透着一股子过日子的劲儿 —— 就算经历过风雨,也没忘了惦记着柴米油盐和家里的小辈。
离开餐厅时,儿媳妇扶着高明的胳膊,慢慢往外走。老爷子突然停下来,回头看了眼亮着灯的餐厅,说:"这儿挺好,以后有机会再来。" 儿媳妇说:"等明年,咱们带孙子孙女一起来,让他们也看看。" 高明点点头:"好,就这么说定了。"
这一幕被网友拍下来发到网上,评论区里一片暖心话:"看到老爷子笑了,我就放心了"" 这儿媳妇真是好样的,比亲闺女还贴心 ""生活再难,总有暖心事撑着,这就是过日子"。是啊,日子不就是这样吗?有眼泪,但也有笑声;有离别,但也有陪伴;有过不去的坎,但总有迈过去的那天。
五、从银幕到生活,高明的故事里藏着普通人的坚韧
高明这辈子,演了不少 "大人物",但生活里,他就是个普通的老头。会为儿子的离去伤心,会被儿媳妇的孝顺感动,会因为看到一段好风景而开心。他的故事,其实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 —— 有过辉煌,有过伤痛,但总能在家人的扶持下,慢慢往前走。
高亮刚走那阵子,有朋友劝高明:"您老别太拼了,好好歇歇。" 他摇摇头:"我歇着干啥?看着儿媳妇忙前忙后,看着孙子孙女一天天长大,我得好好活着,不能让他们操心。" 现在他每天早上都出去遛弯,跟小区里的老头下棋,输了还会较真;晚上看会儿新闻,跟老伴聊聊家常,偶尔也会提起高亮,但语气里少了悲伤,多了些怀念。
儿媳妇说,老爷子现在最爱做的事,是给孙子孙女讲过去的故事。讲他拍《孔繁森》时在西藏的经历,讲高亮小时候调皮捣蛋的事,讲他和老伴刚认识时的样子。"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," 她说,"我觉得这样挺好,把思念藏在故事里,比憋在心里强。"
前阵子家里收拾东西,翻出高亮以前的剧本,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。高明翻了半天,把这些本子都收起来,说:"等孙子长大了,要是也想演戏,就把这些给他,告诉他 ' 你爸爸当年就是这么琢磨角色的 '。" 这大概就是传承吧 —— 有些东西会离开,但爱和精神,总能留下来。
有记者想采访高明,被他婉拒了:"真没啥好说的,就是个普通老头,过着普通日子。" 他现在最在意的,是老伴的身体,是孙子孙女的成绩,是儿媳妇工作顺不顺心。就像他演了一辈子的那些角色,平凡中带着坚韧,朴素里藏着力量。
六、生活这出戏,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
高明的故事,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,却让人心里暖暖的。就像那句话说的:"生活可能会给你一巴掌,但总会在不经意间,给你一颗糖。" 他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,却也收获了儿媳妇不离不弃的孝;有过对生活的绝望,却在家人的陪伴下,重新找到了往前走的勇气。
在新疆的那些天,高明看到过雪山,也见过草原;吃过甜到心尖的哈密瓜,也尝过热乎乎的手抓饭。他跟儿媳妇说:"人这一辈子,就像这趟旅行,有上坡有下坡,有晴天有阴天,但只要身边有人陪着,就不怕。"
网友们说 "看到高明状态好就放心了",其实也是在为生活里的那些温暖感动。我们总说 "世态炎凉",可总有像高明儿媳妇这样的人,用行动告诉我们:"家人" 这两个字,不是说说而已;总有像高明这样的老人,用坚韧告诉我们:就算经历风雨,生活也值得好好过。
现在高明一家还在继续他们的旅程,接下来要去甘肃、陕西,儿媳妇说 "带爸妈看看丝绸之路"。有人问她累不累,她笑着说:"看着爸和妈脸上的笑容,就觉得啥都值了。"
这大概就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吧 —— 有眼泪,有欢笑;有失去,有收获;有过不去的坎,也有暖人心的光。就像新疆餐厅里的那盏灯,虽然不耀眼,却能照亮眼前的路,让人有勇气继续往前走。
愿 83 岁的高明和老伴,能一直这样笑着走下去;愿那个善良的儿媳妇,被生活温柔以待;也愿我们每个人,都能在经历风雨后,遇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。毕竟,日子再难,总有值得期待的温暖,不是吗?
发布于:江西省人人顺配资-线上股票开户-股票配资服务-a股杠杆怎么加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